反洗钱十周年之网络诈骗手段案例

发布时间:2016-10-12

2016年9月,公安部刑侦局发布“2016年第二季度反电信网络诈骗大数据报告”。基于今年4月到6月的诈骗发生情况综合分析显示,二季度诈骗热度指数达89。

(1)骗子活跃程度大大提高

二季度,全国收到诈骗短信的手机用户达到3亿人次,不法分子一个季度拨出诈骗电话18.8亿次,环比上季度增长88%。但与此同时,网民遭受的资金损失正在减少,第二季度金额损失合计29.9亿元,环比上季度减少5.8亿元。骗子活跃程度大大提高,因二季度节假日相对密集,4、5月份都保持高活跃度。但在6月份开始出现周期性下降,诈骗热度指数88,成为当季最低谷。

(2)电话诈骗骗钱最多

二季度,三大诈骗类型造成的总损失金额合计超29.9亿元。其中电话诈骗涉及金额最大、危害性最明显,达16亿元,高于网络诈骗(13.4亿元)和短信诈骗(5400万元)损失金额。

电话诈骗依旧是诈骗发生的主流方式,日常发生占比超过五成;不法分子利用改号软件、从不法渠道获取的个人信息,将电话号码伪装成银行客服、公检法等国家工作人员、熟人、领导等进行诈骗。仿冒公检法诈骗,钱财数额巨大占比23%;网上仿冒他人诈骗,造成金额损失占比17.6%。

(3)代订机票诈骗高发

随着互联网、手机订票的普及,网络诈骗开始借此行骗。不法分子以改签退票等理由,引导民众进入钓鱼网站,掉入汇款陷阱。这一网络诈骗类型所占比例高达44%,成为网络诈骗主流。此外,财务欺诈及向朋友借钱分别占比27%和22%。

二季度,仿冒熟人、网购、商业投资、机票改签等网络诈骗,在周五到周日这一时间段更加活跃。财务欺诈诈骗的发生时段多为周一至周五上班时间(早9点至晚10点),这一时间上网人群较多,便于不法分子进行有针对性地行骗。

(4)免费购物成为新陷阱

据统计显示,4月份出现一种新型的诈骗手法:骗子以赠送免费物品为由引导用户通过电话下单,以货到付款的形式邮寄,若用户拒绝签收快递或退货,诈骗者便以公检法的口吻对用户进行威胁恐吓,从而进行诈骗。“升级换代”版冒充公检法的电信诈骗让人防不胜防,稍不留意就会中招。

防骗提示:接到涉及转款的信息,一定要反复确认;节假日诈骗高发期特别防范突如其来的“惊喜”;高危号段要记牢(400、170、171等),这些号段非熟人一定要警惕;智能手机要安装安全软件,不点陌生链接或诱导性链接;遭遇诈骗后应选择第一时间报警。此外,下个季度需谨防虚拟运营商号码(170、171)的诈骗,仿冒公检法、仿冒熟人、高额购物返利等诈骗也需要尤其警惕。

更多网络电信诈骗手段案例:

2016年五大新型网络支付骗局

2016最新十二种网络骗局案例

警方公布10种新型网络诈骗手段

支付机构八大风险案例

常见的18种网络电信诈骗手段